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280946410@qq.com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护理事业发展成效举行新闻发布会(实录全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5月11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护理事业发展成效。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向大家通报近期出台的卫生健康重要政策文件情况。一是印发《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推进财务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加快转变,提高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二是印发《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继续围绕“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强化监管”主题,聚焦重点难点问题,补齐短板弱项,防范公立医院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上是近期情况通报。
明天,我们将迎来第111个国际护士节。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护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国际护士节之际,强调要关心爱护广大护士,把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我国护理服务能力持续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今天的发布会将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护理事业发展成效。这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女士,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先生,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女士,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执行总护士长李凡女士。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
首先请郭燕红专员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护理事业的进展成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对护理工作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明天就是5.12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关爱护士队伍,护佑人民健康”。首先借这个机会祝全国广大护理工作者节日快乐!下面,我来介绍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护理事业发展的情况。
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队伍是卫生健康战线的重要力量,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讲,“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的全过程,无论是在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当中,还是我们面对传染病流行,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关键时刻,广大护士都秉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来履行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责。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护士队伍承担了大量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通过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实施护理发展的专项规划,以及深化护理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护理的能力等各方面的举措,来持续推进护理构成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护理工作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近十年来我国护士的数量每年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护士队伍已经超过500万,达到501.8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一倍还多,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的人数达到3.56人,而护士队伍当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接近80%,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护理的服务能力持续提高。我们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护士服务能力的提升工程、护士全面落实责任制的整体护理,护理质量不断改善,患者的满意度持续提高,护理工作逐步在实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方面,让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三是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我们通过实施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推进护理工作在老年健康工作当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加快推进老年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护士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延伸至家庭,努力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多元化的护理服务。同时,我们还借助“互联网+”的新业态,为人民群众提供上门的医疗护理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受到群众和社会的普遍好评。
四是护士队伍的积极性得到一定调动。我们在深化医改的进程当中,对护士的薪酬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优先向一线和基层的岗位来倾斜,有效地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特别是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我们关心、支持和爱护护士队伍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护士队伍得到了稳定和发展。
近日,我们印发了“十四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护理工作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好我们的各项任务,推动护理构成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谢谢大家!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谢谢郭燕红女士,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南方都市报记者
关于“十四五”规划里面提出了到2025年我国的护士总数达到550万,怎么评价这个目标?除此以外,这个规划来设定了哪些主要任务,怎么实现这些任务?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刚才我们提到,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为引领,推动护理的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们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护理工作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印发了“十四五”时期《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几项重点专项行动。
“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就像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其实在“十四五”时期,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护士队伍的建设,包括护士数量的增长,包括护士能力的提升,包括护士积极性的调动。而另外一方面,就是拓展护理服务,让护理工作在各个领域当中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来适应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在护士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提出,到2025年,全国的护士总数要达到550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的数量要达到3.8人。同时,在医护比要达到1:1.2。此外,护士数量增加的同时,我们要通过促进护士的培训培养,提升护士的能力。而且在护士分布当中,要更多向基层倾斜。
在护理服务领域方面,我们特别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落实,护理的内涵和外延要进一步拓展,特别是老年、社区、居家等方面的供给,要不断提高。同时,对医院的护理工作和基层的护理工作,我们也都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和要求。“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的发展,我们提出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坚持改革创新和发展,重点落实几方面的任务:
第一,要完善护理服务体系。通过优化护理资源布局,结合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疾病谱的特点和人民群众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来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临终期关怀的连续的护理服务体系,增加护理服务供给。特别是在老年、康复、居家等领域,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第二,要大力加强护士队伍的建设。持续增加护士的数量,加强护士的培训培养,实施护士服务能力的培训行动,多措并举,调动护士积极性。
第三,要推动护理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持续深化优质护理,创新护理的服务能力,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来提高护理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四,要补齐护理的短板弱项。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实施老年医疗护理的提升行动,发展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和长期照护。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日间护理服务等,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通过这些任务的落实,促进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来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谢谢。
新华社记者
北京市是“互联网+护理服务”第一批试点城市,请问在规范互联网护理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护理需求方面解决了哪些难点痛点问题?谢谢。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李昂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知道,互联网的护理服务是个过程,但是我们的市民们更关注的是这个过程所产生的结果。为此,北京市做了很多工作,概括起来,应该是四个方面,也就是“两个明确”“两个规范”。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责任主体。互联网服务的责任主体必须是实体医疗机构,同时这个医疗机构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有家庭病床,还有巡诊服务的方式。目前我们这种试点工作开展以后,规范了整个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网约平台的服务模式,推动了网约平台设置线下的实体医疗机构,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主要的责任主体,以线上的申请和线下服务的模式,来提供居家的护理服务。
第二,明确了护士资质。这里的护士资质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五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同时要有护师以上技术职称,要在线下实体医疗机构进行备案和注册。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有7362名护士,在实体医疗机构进行了注册、备案,同时要经过岗前培训,才能上门为患者进行服务。
第三,刚才说到有“两个规范”,第一个规范是规范我们的服务项目。我们要求所有的项目都要符合有7个原则,也就是安全、必要、有效、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消毒隔离达标,还要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北京市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由原来的25项,现在已经增加到39项。具体就是,健康评估和指导有8项,临床护理有20项,专业护理有7项,康复护理有2项,还有安宁疗护和中医护理各有1项。各种试点的机构都要从刚才说的这些选项里进行选择,提供服务,部分项目也是由我们的“执业医师、执业护士”团队共同提供服务。
第四,还有一个规范是规范了服务行为。试点机构一定要符合国家的这些文件要求,要建章立制,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置方案。对于从业人员,我们实行的是电子实名认证和岗前培训,而且要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医疗数据保密的有关法律法规,妥善保管好患者的信息。同时,也向监管部门开放相关的数据来进行监管。提供居家护理服务之前,我们还要对患者进行一次首诊,要关注病人的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和服务需求。派出具有资质和能力的护士,禁止没有评估的抢单行为。服务的整个过程,我们要求做到的是全程要留痕,要可查询、可追溯。谢谢。
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很大都很关心基层的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刚才也讲了,这些年包括队伍、人数提升了不少,请问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大型三甲医院,在落实分级诊疗、帮助提升基层的护理水平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
宋树立
谢谢央视记者的提问。强基层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帮助基层强化提升服务能力,是大型公立医院的职责使命。以中日医院为例,多年来,我们通过对口资源、医联体建设等多种方式,和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建立了稳定的帮扶关系。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发挥护理的辐射作用,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就享受更便捷、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具体来说,我们的工作特点主要是做到了三个并重:
一是技术帮扶和管理帮扶并重。对护理工作来说,技术是生命,管理是根本。我院每年都派出各专科50名护士支持基层护理工作,以“传帮带”的方式送去一大批基层需要的护理技术,同时通过建章立制,使基层护理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我昨天刚刚去护理部谈工作,看到了一张照片,是我们支援西藏第二人民医院,我们派了ICU护士长在西藏二院进行帮扶,在前天完成了一项PICC的植入术,这是西藏二院第一个PICC的植入,就是通过周围的静脉植入一个导管,植入到中心静脉,使得长期化疗给药更加方便。它的操作对于无菌操作、对于植入后的管理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能够提供植入,并且发挥作用,这是一项非常好的突破,我们希望在西藏二院能有更多的人学会掌握这样的技术。同时,中日医院位于北京、位于朝阳,我们服务北京、服务朝阳,发挥区位作用,承担了朝阳区东部医联体的牵头建设任务,帮助区域内21家医疗机构加强和改进护理的质控工作,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护理制度,每年都派护理专家进行督导检查,向部分机构派驻资深护理专家直接参与医联体病房的护理查房、护理管理,这些工作都有效提高了基层的护理质量。
二是走出去和请进来并重。除了护理专家走出去开展对口资源帮扶,我们还常规性地把社区护士请进来进行培训和指导,每年大约接受30名基层护士进修学习。通过这样的紧密合作,有利于整建制地帮助基层的学科建设。比如2017年,我院帮助朝阳区孙河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零开始筹建一个血液净化中心,我们派出护理专家指导整体规划设计实施。除此之外,从筹备开始,就有计划地开始接受社区卫生中心的护士来我们医院进行培训,这样社区的净化中心一经落成,业务工作就迅速开展起来了。至今已经累计有20位护理专家前往孙河社区卫生中心支援指导工作,也为孙河社区培养了13名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这样直接的效果就是孙河乡的群众在当地就可以接受优质的血透护理服务,可想而知,患者不用赶很远的路,不仅治疗更加方便,实际上治疗过程也更安全,群众也更经济。
三是好传统和新平台并重。比如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是我院的创举,坚持了30年的一项特色优势护理项目,主要是通过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四者合作,对于在院和出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饮食、运动监测等等七个方面全方位、全流程的管理。在坚持这项好的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近年还牵头成立了专科医联体护理联盟,这方面成员已经覆盖了全国27个省295家医疗机构,借助通过远程平台举办学术讲座和培训班,已经累计有3万人次参加培训受益。
最近我们还有一个新的创新,像刚才李昂主任讲的,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型开展了远程“1+1+N”多学科护理门诊,就是用护理来牵头做指导,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开展远程护理诊疗模式。举一个例子来说,5月9日,我们开展了一项器官移植患者的专题活动,是由我们手术麻醉科的护士长牵头,胸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等学科主任有移植任务的这些主任们共同参加,为器官移植前和移植后的200多位患者进行线上护理指导和健康宣教。同时一对一回答患者咨询提问,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够接受多学科团队的优质医疗照护。
人民日报记者
护理工作在大家印象中,可能很多是打针、发药等等,请问李凡护士长,真实的临床护理工作是什么样的,哪些方面体现了护理的专业性?谢谢。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执行总护士长
李凡
感谢您的提问。其实,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我们护士在病情观察、用药观察以及后期的康复指导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刚才您所提到的打针、给药,其实也蕴含了很多专业的技术。我们每个护士在用药前都要评估患者的病情,我们要了解患者的诊断,而且要熟悉这个药理作用、药物性质以及用药的不良反应,我们要针对这些对病人进行持续观察。比如心衰患者用的药物地高辛,在用药过程中,我们每个护士都要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尿量变化,以及视觉改变,其实这些观察也是由护士第一时间发现的用药不良反应。
现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也逐渐向专业化发展,护理人员用我们的专业技术、科学手段来开展疾病的救治工作。比如说静脉输液,也是我们最常用的用药途径之一。用药前,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治疗时间、用药方式来判断,我们也根据患者的预期用药时间和血管情况,以及患者的年龄,来选择血管通路的类型。比如肿瘤患者,我们长期要用化疗药物,这时候我们选择血管通路,就要选择一个能够中长期使用的,能够耐药物腐蚀的。像刚才宋书记提到的,PICC导管,这样可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也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个稳定的静脉输液通路,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安全,这也是体现静脉治疗护士专业性的一个方面。
除了静脉治疗专业,还有肿瘤专业、糖尿病专业、营养专业等许多专业。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发挥护理专业性,才能围绕人民的健康需求、满足多样化的专业护理需求,不断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于护理工作的需求和期待也是在不断增加的。请问近十年来,我国的护士队伍发展情况如何?特别是护士数量以及医护比等指标方面有哪些变化?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
正像这位记者所说的,护理工作在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护理工作的发展和护士队伍建设。在2020年,国际护士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关心、爱护广大护士,把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护士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成效显著。从数量上来看,截至到2021年底,全国护士队伍发展到501.8万,比2012年增加了约252万人,增幅达到101%。
在护士队伍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特别向基层倾斜,来满足基层的卫生和护理需求。我们在基层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在2021年达到115万人,在2012年,也就是十年前,我们基层的护士只有52.8万人,增长了62万人,增加了一倍。这些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的发展,许多岗位都是对男性护士有着很大的需求,所以我们国家在整个护士队伍发展当中,男性护士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到2021年底,全国500多万护士当中,男性护士的比例占到了3%,这比2012年的1.8%提高了不少,每千人口的注册护士数量也从2012年的1.85人,增加到2021年的3.56人。而全国的医护比,从2012年的1:0.95发展到2021年的1:1.17。所以我们医护比例倒置的问题可以说得到了根本的扭转。
在护士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们还大力加强护士的培养。现在我们护士的学历、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从2012年的占比56%提高到2021年的近80%。所以,护士队伍数量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为护士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技术能力,应该说这是我们的一个基础。所以,护士队伍建设取得的这些成效,也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宋书记,目前“零零后”已经步入了职场,很多人都加入了护理队伍。请问在新时期,医院在发挥新生力量做好护理工作方面有哪些做法和体会?谢谢。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
宋树立
您这个问题和燕红局长刚才的问题正好衔接上。燕红局长刚才介绍了全国护理队伍的发展情况,中日医院在这十年来,随着国家整体队伍的发展,我们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现在有护士1703人,可以用两个60%和90%来简单说一下我们的护士队伍情况。两个60%是说,我们的1703人,占了整个医院医护技的60%,35岁以下护士占整体护士的60%。两个90%,90%的护士是女护士,90%的护士具有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如果用中位数给我们医院的护士画一个像,基本上就是不到35岁、女性、大学本科学历,就是这样一个基本情况。总体来讲,我们目前的护士具有良好的教育,他们既朝气蓬勃,又经验丰富,具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正值职业生涯非常好的一个阶段。所以,如果到医院,看到在医院的门诊、急诊、病房、化验检验场所、重症救治、手术台前,或者就是在现在出门在社区核酸检测的这些人员,你看到的那个风风火火、勤快细致,最先看到、最多看到,走路生风的那个人有一半以上就是护士。
新形势也提出了新要求,医院把护理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通过搭台子、压担子和铺路子,切实加强改进护理工作。
一是搭台子,为护士干事创业拓展空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的有关指示要求,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医院党政的会议经常性研究护理工作。我们的护理工作实行全方位、全面的垂直管理,也就是由护理部统筹调配医疗护理资源,不是归科管,而是归护理部统筹垂直管理,由护理部统一考核发放绩效,适人适岗,多劳多得,更好地发挥每一位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还注重培养青年骨干,去年全院的护士长换届选聘,33位新任或者连任的护士长,平均年龄是37岁,全部具有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我们设置了九个护理工作委员会,组织护士结合自身工作和职业发展,在护理的管理、质量、安全、科研、教学、信息、文化、健康教育等等方面开展工作,每年都举办科普大赛、护理技能大赛,让临床服务能手脱颖而出。比如在核酸检测当中,我们的护士经过多次操作,发现问题,并且对检测的方法进行改良,让操作又快又准。也有的人善于画画,善于写科普文章,对胃肠镜的检查患者健康宣教、图文并茂非常受患者的欢迎。
二是压担子,要为护士的历练成长增添动能。刚才李凡护士长所讲的也是这个内容,现在对于护理的概念,不是传统意义的发发药、打打针,它是专业的护理,要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现在的护士不只是医生的助手,而且是医生的专业伙伴。比如说我们眼科护理团队和医生团队密切配合,开展日间手术,让患者一日之间重见光明。比如我们急诊分诊岗位,大家不要小看分诊岗位,觉得不就是把来的病人分到这儿或那儿的哪个科嘛。但是我们的年分诊量超过了18万人次,他们要有精准的专业判断、迅速的反应能力和超高的沟通技巧,这样才能够准确地分诊,挽救无数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在急诊,大家都很着急,有的时候,觉得你后来的怎么插到我前头了呢?要让我们的公众知道,在急诊,你排在后面,老是在前面有插人的,那你是幸运的,因为你的病不是那么急、不是那么重,一定是有默默无语其实都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候了,要相信和尊重我们分诊护士的分诊,他们是专业化的负责任的分诊。在手术科室的护士也是一样,我们目前大的趋势是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机器人化,在这样大的驱使下,手术室的护士们不能躺在自己已有的教育上一劳永逸,而是要不断的学习,迅速的吸收新的知识,提升新技能。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一医一护一机”,完成高难度的手术。我们医院还是中西医结合工作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和传统的医院,我们中医各个科的护士精研中医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是走专业化护理道路,这些为我们护士的历练和成长能够增添更好的动能。
三是铺路子,要为护士的职业发展提供条件。从2019年开始,我们对每一位入职的年轻护士都配备一对一的导师,在工作、生活各个方面进行关爱。医院在专业上给护士职业发展的空间和参加国内外学习培训进修的机会,对护士的科研成果给予奖励,目前每年护士有近百项的专利发明,在全国的临床创新和发明大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在绩效分配上,我们是做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和优劳优酬,绩效向临床一线倾斜,让护士回归临床,也就是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让护士心无旁骛地为患者做一线医疗临床服务。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2021年2月,春节前夕,我们医院护理部接待了一位60多岁的先生,他来寻找两位护士,在1998年,这位先生的父亲生病住在我们医院的神经科,得到了两位护士的精心照护。老人出院以后,因为年高体弱,过了几年就去世了,去世之前,嘱咐自己的老伴,也就是来访这位先生的妈妈,说一定要当面向曾经照顾他的护士表示感谢。老伴去世以后,妈妈也是身体和心情一直不是特别好,就在最近,母亲也病重了,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一定要到中日医院,要完成父亲的嘱托,要完成父亲的遗愿。护理部热情的接待了这位先生,也特别感动,我们通过调阅病例档案,找到了两位护士。23年前,这两位护士,一位是年轻护士,一位是实习生,在我们医院实习的,后来就留在了医院。这两位目前都已经是资深的护理专家了,两位护士依稀记得老人住院的情况,但是她们不记得自己为这位老人做过什么特殊的服务,她们觉得对每一个病人都是这样的,她们也是跟老师学来的,她们现在也在教自己的学生要这样做。有这样可敬的病人,有这样可爱的护士,我们觉得是非常感动和欣慰。
再回到刚才这位记者的话题,目前我们医院年龄最小的护士22岁,就是大学四年刚刚毕业。在家里,22岁的姑娘还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宝贝,但是她们穿上白衣就是护士,披上战袍就是战士。这些年轻的“零零后”都在临床一线服务着,无论是繁重的日常医疗和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对他们来说都是考验,他们用年轻的肩膀担起救死扶伤的责任,他们是护理事业、是医疗事业的未来,也是健康中国的未来。
衷心感谢记者朋友和社会各界对于护士和护理工作的支持,希望全社会更加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我们的护士和护理工作,不仅在“5·12”,更是在每一天,让广大护士更加专心、舒心、安心地为群众健康服务。也祝所有的护士节日快乐!谢谢大家,通过大家表示一个问候,谢谢大家。
中新社记者
刚刚郭局长介绍了,目前我国的男护士占到了3%,在我们的印象中,护士基本都是女性,请问为什么需要男护士?男护士在工作中可以发挥哪些优势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也请来了北京朝阳医院的门诊护士长赵路,请他结合自身的岗位来回答您的问题。
北京朝阳医院门诊护士长
赵路
谢谢记者的提问。作为一名男护士,作为一个全国占比3%之中的一名,其实我个人对于男护士也有一些感受,借此机会也跟各位分享一下。
我在2009年工作刚刚入职的时候,我们朝阳医院男护士只有12名,我们在1400多名的护士总量上,只有12人。当时,这12名男护士,根据自身的特点,而且当时对于男护士来说可能有一些不了解,分配的科室基本上都是手术室、ICU、急诊,这些体力活动比较多、体力工作比较繁重的科室。随着这些年的变化,男护士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现在医院的男护士总数量已经达到80多人了,其实是一支比较庞大的队伍了。同时,这些男护士也不再仅仅在这些科室当中了,也分布到临床科室的各个环节当中。所以,对于男护士和女护士之间的区别或者说之间的特点来说,在我认为,男护士也好、女护士也罢,其实各有自己的优势,也同样是一个互补的关系。作为男生来讲,可能体力上占有一些优势,同时善于把握宏观的整体工作。女生细致、温柔,善于深入化的工作。所以,恰巧男生和女生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互补关系。
对于男生来说,可能天生对一些机械以及信息化、电子化的东西都有莫名的兴趣,所以男生在仪器设备的操作上、学习上、精化上更占有一些优势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包括一些护理工作的创新、创新成果的转化,以及为护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技术化支持的程度上,男生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提到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区别,在我看来,护士只是一个职业的代名词,这个护士的职业里,包含了男生还有女生。至于男生到底适不适合,或者为什么要选择护理专业,其实就我而言,护士对于男生没有合适和不合适,其实贵在坚持,我们能坚持为患者的健康去付出,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同时利用自己精细化的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与帮扶与照护,这是我们最终的一个目的。谢谢大家。
中国人口报记者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快,我们常说,老年人不仅要活得长寿,更要活得健康,老年人对于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是比较迫切的。请问郭局长,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在满足老年人需求、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方面有哪些新的实招?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
我们国家是人口大国,老龄化的趋势在不断提升,因此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也明确提出,我们要全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在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方面,目前来讲,缺口还是比较大的。无论是从机构、社区还是居家,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和护理的刚性需求,应该说我们要以需求为导向,来促进我们老年人不仅要活得长,还要活得好,提升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老年护理服务,从制度、资源布局、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2019年,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制度,哪些服务需求要在机构,哪些需求在社区,哪些需求我们在居家就可以解决。所以,我们联合相关部门明确护理需求的评估标准,来指导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效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供给工作。
第二,我们在增加老年护理服务资源和服务供给上,出台了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通过增加老年护理资源,盘活老年护理服务的资源,创新老年服务方式,来为老年群众提供服务。社会的老年人群主要是有慢性病,包括失能和高龄、行动不便的这些人群,通过机构、社区、居家这三个层面,来扩大护理服务的资源供给。
第三,我们有效地指导开展老年居家护理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里面就能够得到需要的护理服务。我们在2020年印发了《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为老年人提供疾病诊疗、医疗护理、康复等上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第四,加强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包括我们制定了培训大纲、指南,同时指导各地来加强老年护理专业工作人员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以省为单位,开展老年医疗护理的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是从去年开始的,我们选择了15个省份,在创新多元化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增加多层次老年医疗服务供给,同时在加强人才培养、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方面,要求这15个省份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来推动全国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工作能够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再提最后两个问题。
封面新闻记者
医院的急诊经常会遇到情绪比较激动的患者和家属,面对这种情况,急诊护士往往能够有效化解,请问这其中有什么诀窍?谢谢。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执行总护士长
李凡
感谢您的提问。其实对于急诊来说,我们对于这样的患者和家属特别能够理解,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往往产生于疾病本身,或者对疾病的不了解。一些患者到达急诊,往往希望第一时间能够得到救治,认为他是最重最急的。但是对于护士来说,我们认为的急和重并不同于患者认为的急和重。举个例子,我们曾经遇到过一场车祸伤的两名创伤患者,其中一位患者腿部确实有明显的外伤,他的情绪就比较急,认为他应该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另一位同时来诊的患者,没有明显可见的外伤,但是这位病人表情淡漠,言语也非常少。这时候我们护士通过专业的判断,认为这个病人才是更需要紧急救治的,我们迅速通过专业化的评估,将病人第一时间送到了抢救室,最终这位病人的诊断是腹腔内出血,通过我们专业的判断,通过紧急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另一位患者虽然有明显的腿部外伤,但是经过我们判断,他并不是非常紧急的,是可以顺序就诊的。所以对于急诊护士,需要通过了解病人的症状,通过生命体征的判断以及病人意识的判断,来综合评估患者是急是重,我们要从众多急诊患者中找出最需要第一时间救治的病人,用最快的时间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作为急诊护士,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患者才能第一时间把他的主诉表达给护士。相互理解是沟通的基础,我们护士要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去想。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理解和倾听患者的痛苦,通过准确的判断,通过温暖的语言,以及专业的指导,来帮助患者解决最根本的困难。谢谢。
北京日报记者
北京市是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城市,未来专业化的医疗护理需求将越来越大,请问北京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提升护理服务?谢谢。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李昂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知道,北京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现在老年患者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在日益增多。我们也进行过统计,在整个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中,护士的需求肯定是排在前列的。而且再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到去年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是441.6万人,占了全市常住人口的20.2%。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四五”的整个过程中,老年人口数量会越来越多,在这整个五年期间将增加100万人,这个增速远远超过了“十三五”时期。到2025年,全北京市老年人预计将达到500万人以上,这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
基于这些问题,还有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的需求导向已经发生了一个变化,我们的变化是什么?现在从医院、诊所的需求,慢慢向社区进行扩展,而且对护士的专业需求其实也在变化,原来主要是与医疗相关的专业护理需求,但是现在在康复理疗、慢病管理、预防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需求和需要。为了能满足市民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就像刚才燕红局长说的,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全国各个省市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我们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北京市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增强能力建设,增加服务供给。我们要科学规划和布局相应的资源,以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以社会办医为补充,搭建服务网络,这样会给我们的老百姓带来更多的支持,带来更多的帮助。目前,各级医疗机构都开展了很多的能力建设工作。再说一组数据,现在全市已经有240家医疗机构设置了老年医学科,248家医疗机构设置了康复医学科,95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安宁疗护病区,同时护理院有8所,护理站有20所,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加紧加快进行建设。
第二,刚才燕红局长也在说,护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质量保证的一个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按照国家委的要求,近三年已经培养了近5千名医疗护理员;全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比例达93%。
第三,我们建立了老年护理需求评估机制。联合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了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规范,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老年服务需求评估工作,并且根据评估结果,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疗等连续的医疗服务。
第四,我们深化老年护理服务的内涵。推进为老年住院患者要提供全面、全程、整体的服务。我们通过几种模式,包括在线随访、健康咨询、电话回访,以及智慧医疗设备等多种形式,为出院的老年患者提供连续性的诊疗服务。基层的卫生机构为失能和高龄的老年人提供日间护理,包括居家护理和家庭病床等服务。我们联合医保、联合民政等部门,开展为老年人送药上门的工作,为65岁以上有明确诊断、病情相对稳定的家医签约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用药服务。
下一步,我们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要求和北京市的要求,将继续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着力建设一个覆盖疾病的全过程的服务体系,而且要持续优化资源布局。同时,我们要继续增加对老年人服务的供给,丰富服务模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谢谢李主任,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今天的发布会,向大家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护理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也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在护士节前夕举办这样一场发布会,也是希望全社会对护士群体、护理工作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尊重和支持。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网
编辑:杨明昊
友情链接:
卓越智库商学院